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

伍、十字韌帶斷裂治療方式及預後

伍、治療方式及預後

 
  開刀與保守療法的選擇:
 
   ACL 斷裂病不會造成膝關節功能的過度限制,
不過一但斷裂就很容易反覆受傷,引起膝關節的傷害
( 如:退化性關節炎、發炎、腫脹等 ) 。
處理方式可分為手術和保守療法。
  
 
一、保守療法:
 
  當膝部尚稱穩定,且患者年齡大於40 歲或非運動員,可採保守療法。
 
採取保守治療約有 9% 的病人可以完全恢復運動功能。
 
根據諾愛斯 (Noyes) 三分法則;有三分之一的病患復健即可改善,
 
而有三分之一病患病情惡化,另外三分之一病患病情無變化
 
影響採取手術治療與否的因子有:關節的鬆弛度、膝關節不穩定發作的頻率、
 
半月軟骨的損傷、退化性關節炎、日常活動程度等。
 
保守療法包括運動復健計劃、採用護膝與改變活動,避免產生膝不穩定的動作。
  
 
二、手術治療:
 
  一般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有下列特點:
 
1.膝關節不穩定或半月軟骨須修補者,
 
2.想繼續從事高難度的體育活動者,
 
3.不願改變生活方式以適應膝關節不穩定者。
 
 
  一般人單純的韌帶縫合癒合不好,
 
且癒合後或有強度問題,
 
因此目前開刀的方法是取移植物,
 
作前十字韌帶重健手術。
 
移植體可分三類:自體移植物、異體移植物、合體移植物。
 
目前最廣被使用的是”骨-髕骨肌健-骨 ”自體移植物。
 
因為兩端帶骨頭,
 
移植後值體兩端是骨對骨的癒合,故癒合良好。
 
但其問題主要在約有20到25%的病人,
 
術後會發生前膝部疼痛。第二常用的是用腿後肌健自體移植物。
 
另外也可以用股四頭肌肌健或異體移植肌健,
 
來作重健所用之移植物。
 
移植物兩端的固定,可以用阻斷式螺釘、特殊的固定物,或一般螺釘來固定。
 
前十字韌帶重健手術後如果加上積極的復健訓練,
 
病人可以在6個月左右回複正常的運動。
 
  前十字韌帶重健手術的目標,在於保護膝關節免於反覆性的傷害,
 
使病患往後的日常生活膝關節穩定,
 
給予運動員穩定的膝關節從事高風險運動,避免創傷後關節炎的產生。
 
前十字韌帶重健的手術時機如下:
 
1.參與膝剪力,跳躍,扭轉等活動 的活躍運動選手。
 
2.活動力強而前十字韌帶撕裂即可修復的半月軟骨撕裂的病患。
 
3.活動力強而前十字韌帶撕裂且合併另一條主要韌帶完全斷裂
 
(後十字韌帶;內側副韌帶&外側副韌帶)的病患。
 
4.病患為日常生活關節不穩定所苦。
 
  5.現代科學日新月異,低侵犯性的內視鏡手術已是必然的趨勢。
 
關節鏡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有下列優點:
1.免除關節腔切開。
2.降低對脂肪墊的傷害。
3.避免關節軟骨乾燥。
4.在進行股骨附著時有較好的視野。
5.較少產生術後髕骨股骨疼痛。
 
 
  植體的選擇與固定方面,1/3髕骨韌帶(BPTB)初期即有很好的張力和強度,
 
由骨對骨的癒合產生固定作用較佳等優點,
 
可是術後卻可能有髕骨-股骨疼痛,髕骨韌帶發炎,髕骨骨折,
 
股四頭肌虛弱等併發症產生的可能。
 
膕旁(Hamstring)肌腱植體較少產生的供應植體區的疼痛,,
 
可是卻有需要較長的軟組織-骨頭的癒合時間及手術初期植體強度不足等缺點。
 
為了改善此缺點,
 
膕旁(Hamstring)肌腱植體可採用雙條四股(double quadrupled)
 
以增加最初的韌帶張力強度及增加橫切面的半徑,
 
 
根據生物力學研究,
 
上述的肌腱植體和前十字韌帶及髕骨韌帶相比非常強韌,
 
1993年關節鏡雜誌Johnson LL,的組織學研究:
 
自體半腱肌腱用於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的組織學變化,
膕旁肌腱用於前十字韌帶重建術後有相同韌帶化(ligamentization)的過程
並有足夠的性質使用於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,
因此應用膕旁肌腱作為重建植體已是相當好的選擇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